**真实生物二战港交所:仅一款药物上市,分手复星后销量暴跌,在研管线青黄不接距上市遥遥无期**
在国内创新药领域,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实生物”)曾因研发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而声名鹊起。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疫情红利的消散,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真实生物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但其前景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真实生物的核心产品阿兹夫定,作为一款1.1类原创新药,曾在2021年7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用于治疗HIV感染的附条件批准上市,并在2022年7月再次获得国家药监局用于治疗COVID-19的附条件批准上市。这一成就不仅让真实生物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国产新冠口服药的企业,也让其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新冠口服药市场的竞争加剧和疫情形势的变化,阿兹夫定的销售情况却出现了大幅下滑。
据招股书显示,真实生物在2023年凭借阿兹夫定实现了3.44亿元的收入,但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却下滑至2.38亿元,同比跌幅高达30.8%。这一变化无疑给真实生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其高度依赖阿兹夫定这一单一产品的情况下。
更为严峻的是,真实生物此前与复星医药的合作也在2024年9月宣告终止。在此之前,真实生物几乎完全依赖于复星医药的销售网络来推广阿兹夫定。然而,随着合作的结束,真实生物不得不开始自行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尽管公司迅速与53家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但2024年的销量却仅为1.37万瓶,与之前的销量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财务方面,真实生物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4亿元,而全年的研发费用却高达1.51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的现金储备已经无法支持其一年的研发投入,这对于一个正在研发新药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除了资金压力外,真实生物的研发能力也备受质疑。招股书显示,阿兹夫定最初是由郑州大学开发的,而真实生物则是通过技术转让协议获得了该药物的知识产权。这意味着真实生物并没有独立走完药物研发的全流程,其研发能力因此受到了市场的质疑。
此外,阿兹夫定未来的商业化前景也充满了不确定性。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消退,该药物在治疗COVID-19方面的需求也将大幅下降。而其在治疗HIV感染方面的市场空间也相对有限,尤其是在全球HIV治疗药物已经形成稳定格局的情况下。与此同时,国内外厂商仍在密集布局这一治疗领域,长效抗HIV药物逐渐成为研发的主流方向。而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在给药频率上并不具备优势,仍需每日给药,这无疑增加了其未来商业化的难度。
在研发管线方面,真实生物目前的所有项目均处于早期临床阶段,距离商业化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根据行业规律,一款新药从临床I期到上市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期间需要投入数亿至数十亿元的资金。这对于一个已经处于持续亏损状态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真实生物此次二次赴港IPO无疑是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资金支持。然而,在资本市场对“单一产品+持续亏损”的生物科技公司愈发谨慎的背景下,其上市之路无疑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成功上市,若阿兹夫定的销售情况未见起色、新药管线推进缓慢或者研发能力继续受到质疑,真实生物或同样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和困境,真实生物需要尽快找到破解之道。一方面,公司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尽快推出新的产品来丰富其产品线;另一方面,公司也需要加强销售渠道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真实生物还需要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和合作,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真实生物二次赴港IPO之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家拥有创新药物研发能力的企业,真实生物仍然值得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和期待。希望其能够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